图 2021Q2全球十大封测厂排名(数据来源:集邦咨询)
不过,也有业内专家认为大厂的情况也不是一边倒的,并非所有产品的产能都是饱和的,比如Wafer Bumping(晶圆凸块)、QFN(方形扁平无引脚封装)等前期扩产过快的工艺可能已经出现回落。“产能的松动并不必然就发生在传统封装上,这个还要看实际供需的状况。”这位专家强调。
缺晶圆和少终端
对于产能为什么松动,就像产能为什么紧缺一样,有着多种的解释。
王恒告诉集微网:“现在晶圆的价格太高了,IC和器件价格也高,终端和贸易商都不愿意备货了。”
前期由疫情造成的消费电子、新能源汽车等下游应用快速复苏,使得晶圆代工厂的成熟工艺产能无法跟上,导致业内厂商纷纷迎来涨价潮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8英寸晶圆代工厂的部份产品跟去年下半年相比已经涨价30%至40%。
Gartner首席研究分析师Kanishka Chauhan在新报告中表示,半导体供应短缺将严重扰乱供应链,并将在2021年制约多种电子设备的生产。
日月光在法说会上也提到,新冠疫情的影响作用在现有的基础设施上,引发了大量的对新系统需求,致使这个行业措手不及。
这种措手不及就会使得产能分配不均衡,实力强的公司可以拿到晶圆,实力较弱的公司的晶圆产能则或可能被砍。没有晶圆,无米下锅,自然就会减少封装厂的订单。
但是这种情况也在缓解。张洵的公司是做功率器件封装的,他们公司的晶圆供给已经逐渐恢复,“我们从士兰微购买晶圆,去年年底的交货期到了5个月,今年第一季度则已经延到6个月,现在则从6个月恢复到大概4个月了,但还没到3个月,通常3个月是正常交期。”
从宏观层面来看,晶圆产能确实在增长。据东吴证券数据显示,在晶圆出货量方面,联电、中芯国际、华虹半导体等全球主要晶圆代工厂的出货量均已创近五年历史新高。
玻璃展了解到,如果供给端在改善,出问题的就应该是下游产品了。有行业人士透漏,当前出现的情况是IC成品的销售在下滑。
IC成品很大的去向就是消费电子市场,而近来的多种信息都显示该市场的需求正在放缓。这其中的原因也非常复杂,一个原因是终端设备商也高估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。较为显著的例子就是5G智能手机,其销售并未达到原先的预期。近期,就传出手机CIS供应商豪威要大砍明年晶圆代工投片量,单月缩减量达5万片。
全球代工业龙头鸿海精密也在近日示警,称与今年第二季度相比,第三季度其消费电子业务(包括iPhone业务)的销售额将出现下滑。
这里面存在着一个“看似无解”的循环,因为某些芯片和零部件的持续短缺,拖累iPhone、游戏机和服务器的产量。这些终端设备产量上不去,厂商们就会砍单,反过来再影响对芯片的订单。王恒估计IC产品终端的需求减弱传导到封装至少要4个月,明显的影响也要到10月、11月才能看得出来
还有一个原因,集微咨询高级分析师陈跃楠认为,国内头部企业的产能也在逐渐增加,去年富余的产能都在今年用上了,这也会造成产能的松动。
综上所述,造成产能松动的原因很复杂,不能一概而论。
扩产之路
产能松动就预示着缺芯危机会化解吗?可能下这个结论还早。
日月光近期就表示,预计供需平衡早将在2023年实现,2022年仍要非常有效地管理产能瓶颈。
有些芯片供应已经改善,有些芯片则依然紧俏。台湾媒体近期就爆出,目前MCU封装产能紧张,很小下单量从年初到近期已翻了5倍。从Q3整体封测报价来看,MCU封装涨幅大15%,测试也同步上涨15%;驱动IC封装涨幅则为个位数百分比;存储器封装需求可见度也较高。同时,媒体也观察到芯片库存分布极度不平衡,IC设计厂手中库存接近零,晶圆代工厂及封测厂订单爆满出现库存居高不下假象。
以封装行业自身来说,其产能现在也不是一个稳定的常数。很多厂商为了应对这波产能缺口,都在短期内开启了扩产模式,比如日月光就在年初时购置了上千台打线机台,使得该机台设备交期大幅拉长至半年以上。
据厦门云天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于大全判断,这波产能释放还没有达到顶峰,“很多设备还在陆陆续续地订,没完全到货,因此产能与市场之间会有3-5个月左右的延迟。”在产能和需求都没有稳定下来之前,市场发生转折的概率不会太大。
其实,即使没有疫情,封装厂的扩产潮也是挡不住的。在5G、AI、电动汽车等下游需求的拉动下,封装行业已经走上了快车道。只不过疫情使得这个过程的发展提速了。
纵观2020年到今年年初,国内的多家封装厂商都公布了自己的扩产计划。其中,国内三巨头的扩产计划较为惹眼。
长电科技在2021年4月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50亿元,拟投向的项目包括“年产36亿颗高密度集成电路及系统级封装模块项目"、“年产100亿块通信用高密度混合集成电路及模块封装项目”。
华天科技在2021年1月拟定增51亿元,其中9亿元用于集成电路多芯片封装扩大规模项目;10亿元用于高密度系统级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扩大规模项目;12亿元用于TSV及FC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化项目;13亿元用于存储及射频类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化项目。
通富微电在2020年先后在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、安徽合肥、厦门海沧布局,新建苏通工厂、合肥工厂,并参股厦门工厂,收购了AMD 苏州及AMD槟城各85%股权,主要生产基地从之前的南通崇川总部一处扩张为崇川、苏通、合肥、苏州、马来西亚槟城五处生产基地,并通过参股形式布局厦门,产能成倍扩大,特别是先进封装产能大幅提升。
这波扩产浪潮将整体提升国内封装业的水平,不过也要小心风险。于大全就认为:“扩产不能盲目跟风,企业首先要明白自身有哪些成本、技术方面优势,然后要了解市场增长率,对市场变化要了然于心,终级的目标是要提供有技术含量、竞争力的封装产品。”如果您对这个行业感兴趣,欢迎到来参观交流。
来源:慧聪LED屏网